云南民族大学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创新培养模式:跨学科融合助力复合型人才成长
来源:转载 | 作者:云南民族大学 | 发布时间 :2025-09-12 | 93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近日,云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与松鼠AI合作共建“智适应教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”与“智适应教育联合实验室”。双方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领域,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专业人才。同时,学院还设立了“智慧教育与服务管理微专业”,通过跨学科、跨专业的融合培养模式,进一步加强AI教育人才队伍建设。此次合作标志着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,展现了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。

2018年以来,学院推出了一项突破性教育改革——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深度融合的“打通培养”计划。该计划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,通过课程重构、项目实践和师资共享,培养兼具数学理论功底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近几年来,这一改革见效明显,尤其在最近组织的CSP认证及各类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日渐突出。

记者了解到,学院从课程体系、实践平台、师资联动等多方面实施改革。重新设计了培养方案,将《数学分析》、《离散数学》等数学课程与《算法设计》、《数据结构》等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,《机器学习》《人工智能》等计算机课程强化数学推导与编程实现的结合。学生可在低年级阶段自主选择跨专业选修模块,高年级则通过“学科交叉项目”完成毕业设计。

学院与多家科技企业共建实工作室,如“云民大泰迪工作室”、“云民大华清工作室”等,学生可参与真实场景的企业项目。大三学生李明表示:“在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的课题中,我既巩固了高等代数知识,又学会了用Python的库实现模型,这种‘学以致用’的模式让我对职业方向更清晰”。

学院组建了由数学教授与计算机专家共同指导的导师组,定期举办跨学科研讨会。蒋副院长指出:“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,而计算机技术能验证数学猜想。这种双向赋能,正是未来科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
‌该模式已吸引多所高校调研推广。下一步,学院计划拓展与生物、民族等领域的交叉合作,进一步探索“数学+计算机+X”的多元培养路径。

焦点推荐
产业资讯
金融聚焦
县域经济
教育培训
对外贸易
航空产业
文旅聚焦
 
联系我们

上海:上海市奉贤区国顺路936号

江苏: 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2号509室

邮箱:ehanfu@foxmail.com
网址:www.diancay.com
版权及免责声明:本网标注“来源:XXX”“作者:XXX”的作品(含图片、文字)均由来源方和作者提供,旨在为来源方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;若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内容主张知识产权,请及时来电或邮件致函告知,本网站将立即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因之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概不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