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云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与松鼠AI合作共建“智适应教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”与“智适应教育联合实验室”。双方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领域,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专业人才。同时,学院还设立了“智慧教育与服务管理微专业”,通过跨学科、跨专业的融合培养模式,进一步加强AI教育人才队伍建设。此次合作标志着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迈上了新台阶,展现了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。
2018年以来,学院推出了一项突破性教育改革——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深度融合的“打通培养”计划。该计划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,通过课程重构、项目实践和师资共享,培养兼具数学理论功底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近几年来,这一改革见效明显,尤其在最近组织的CSP认证及各类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日渐突出。
记者了解到,学院从课程体系、实践平台、师资联动等多方面实施改革。重新设计了培养方案,将《数学分析》、《离散数学》等数学课程与《算法设计》、《数据结构》等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,《机器学习》《人工智能》等计算机课程强化数学推导与编程实现的结合。学生可在低年级阶段自主选择跨专业选修模块,高年级则通过“学科交叉项目”完成毕业设计。
学院与多家科技企业共建实工作室,如“云民大泰迪工作室”、“云民大华清工作室”等,学生可参与真实场景的企业项目。大三学生李明表示:“在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的课题中,我既巩固了高等代数知识,又学会了用Python的库实现模型,这种‘学以致用’的模式让我对职业方向更清晰”。
学院组建了由数学教授与计算机专家共同指导的导师组,定期举办跨学科研讨会。蒋副院长指出:“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,而计算机技术能验证数学猜想。这种双向赋能,正是未来科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该模式已吸引多所高校调研推广。下一步,学院计划拓展与生物、民族等领域的交叉合作,进一步探索“数学+计算机+X”的多元培养路径。